张掖大佛寺文物精品赏析你见过这些吗?

发布日期:2024-09-10    作者:企业资讯

  张掖大佛寺是集修建、绘画、雕琢、塑像等艺术为一体的释教文明博物馆。作为当地前史、文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大佛寺释教文明开展的前史进程。这些释教文物,不只实在地反映出张掖先民精深的艺术水平和相关年代的修建、绘画、雕塑、版刻等艺术开展的前史,并且在不同程度上供给了西北、尤其是古代张掖区域有关宗教信仰、思维观念、政治斗争、民族联系、对外沟通、社会生活、民意习俗、生产技术、修建服饰、典章制度等开展演化的形象材料,具有宝贵的艺术、前史和考古价值。

  金刚杵又叫金刚智杵、坚慧杵。在密教中,标志着摧灭烦恼之菩提心,为诸尊之持物或修法之道具。五股杵在金刚杵类法器中,又称五智金刚杵、五峰金刚杵、五峰光亮、五股金刚等,其五峰系表五智五佛,其间中心锋标志佛之实智,其他四锋则为四佛权智之标帜。张掖大佛寺藏元代铜金刚杵,长17.5cm,重266.82克,质地黄铜,范铸工艺。从全体形制看,两端粗圆,状似亚铃,造型为中心杵贯穿两端,顶部略成杵锋。主杵中心有凸起的抽象化佛头装修,两边各饰佛头两个。杵铃两端粗圆如伞,两端分别为八根扁棱状伞骨呈弧状衔接于中心杵,伞骨下收,集于圆形莲座之上。整器造型新鲜流通,在循从法器的标准尺度外,亦不失器物的细巧精巧。

  清毗卢遮那佛光亮真言曼荼罗经版,是大佛寺现存795块佛经雕版中最具特色的经版什物之一。此版全体略呈方形,松木质地,长44cm,宽39cm,厚5cm,单面雕琢,文字分汉文楷体和梵文天城体两种。版面上沿处文字为汉文楷书“毗卢遮那佛大灌顶真言”,左右沿处为四句汉文唱偈“真言梵语触骸骨,亡者即生佛净土;见佛闻法亲授记,远证无上大菩提”。下沿处文字较大,内容为汉文楷书“此咒出大藏经”。版面中心有毗卢遮那佛梵文天城体种子字,环绕种子字周围的是呈顺时针方向、形如圆环的二十三个梵字组成的光亮真言字轮。

  毗卢遮那佛光亮真言曼荼罗,是四类曼荼罗之种子字曼荼罗中的一种,在密教中,诵持光亮真言,是灭罪孽、除疾病、息灾祸等所用的秘法。毗卢遮那佛光亮真言曼荼罗经版在大佛寺的留存,阐明和弥补了一些大佛寺在释教文明开展中的前史问题。

  首要,毗卢遮那佛光亮真言曼荼罗,是密教在张掖传达最直接的证明,从旁边面显示出大佛寺释教文明开展的多元性,一起也折射出清代张掖区域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相融联系;其次,它开展和丰厚了张掖大佛寺释教艺术、尤其是曼荼罗艺术的深入内在,与大佛寺佛经扉画中的说会曼荼罗、降魔曼荼罗、涅槃曼荼罗等,一起组成了曼荼罗艺术在张掖传承开展的明晰头绪,这种共同的释教艺术方式,所阐释的佛界法会的许多仪规,使其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释教气味。

  佛曲源于印度,初称梵呗,是以短偈方式来称颂佛、菩萨的颂歌。南北朝年代,民间吟唱赞偈甚多,乐僧辈出,至唐代,佛曲已遍及盛行。其时的佛曲名字有《婆罗门》、《悉昙颂》、《佛说楞伽经禅门悉昙章》等三百余首。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搜集唐、宋、元以来通行南北的释教音乐曲调,编成《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称号歌曲》行世,这便是张掖大佛寺保存的明代永乐佛曲。

  大佛寺明代永乐佛曲,有大小本两种,其间大本八本,小本四本,内容完好,均为蓝绢包背装。大本名为《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称号歌曲》,长42cm,宽27cm,厚5cm;小本名为《诸佛如来菩萨称号歌曲》,长27cm,宽17cm,厚5cm。质地白宣,墨本楷体竖排版式,内容有明成祖《御制感应序》、《神僧传序》、曼荼罗画、曲牌目录称号、曲牌正文和《御制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称号歌曲后序》等。无曲谱,仅有汉字填词。曲牌目录分南曲、北曲,其间南曲122首,北曲222首,合计344首。佛曲搜集之多,可与陈旸的《乐书》、崔钦的《教坊记》和《宋史·乐志》相媲美。从材料来看,内容相同的永乐版佛曲,在北京西郊觉生寺(俗称大钟寺)永乐大钟的铸文中有部分录入,在大佛寺另藏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中,也悉数录入。但时刻更早,且以单行本撒播的明永乐版佛曲仅张掖大佛寺留存,这关于研讨我国明代释教音乐的开展具有极端严重的研讨价值。

  966年,张掖大佛寺卧佛腹内发现铜镜、铜壶、钱币、佛经残片等一批释教装脏物。其间一块编年为明成化十三年的记事铜牌,引起了工作人员的广泛爱好。这块铜牌高49cm,宽44cm,长方形薄铜板上沿饰做覆莲花瓣状,下沿为仰、覆莲台形,纹饰皆捶揲而成;正面錾刻有239个汉文楷体字,内容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张掖因地震而重修卧佛的记事,落款处有僧职名单。

  明成化十三年重修卧佛记事铜牌的发现,填补了张掖大佛寺的敕建时刻只存方志记叙而无什物证明的空白;从落款处的僧职名单中发现蒙古族掌管和藏族侍佛督纲名字,也进一步怔实了藏传释教对大佛寺释教文明开展的深入影响和明甘州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别的,它记载的明成化十三年,张掖产生大地震,卧佛佛首倾颓,大佛寺随后重修。这关于研讨大佛寺修建、塑像的前史及我国古代地震灾祸等状况也供给了宝贵的前史材料。

  明甘州左卫僧纲司铜印,方形黄铜质,长柄钮,范模铸造。边长4cm,正面为錾刻九叠篆朱文:甘州左卫僧纲司印,印背左边刻有楷书甘州左卫僧纲司之印,右侧为制印时刻:大明戊子年四月造。

  僧纲司为明省一级释教业务管理机构,明初,太祖朱元璋依宋制设各级僧司、僧官,在京设僧录司,各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僧录司诸僧官由礼部录用,各省僧纲司,设都纲一人,首要任务是监督僧众行仪等。永乐六年(1408年)甘肃镇设甘州左卫僧纲司,《重刊甘镇志·建置志·公署》也记:僧纲司,弘仁寺内(大佛寺)。1990年,张掖市市级文物维护单位高总兵府内兴修图书馆,民工在挖地基时意外发现此印,遂即入藏,明甘州左卫僧纲司设于大佛寺的前史事实更得以印证,一起,从印的等级也能够反映出大佛寺在明代甘肃释教业务管理中的位置。

  《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又叫《永乐北藏》。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英宗皇帝朱祁镇御赐,为明成祖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敕令在北京开雕之大藏经。《金陵梵刹志·钦录集》卷二曾记,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三月初三日,宣僧录司右善世风成与一如等八人于西红门,降旨“将藏经好生校勘理解,重要刊板。经面用湖水裱素绫”。校经地址北京庆夀寺。《北藏》刊板,自永乐十七年三月开端校勘藏经,至英宗朱祁镇正统五年十一月经版刊竣,历时二十一年(公元1419—1440年)。首要颁赐全国名山大寺。藏经自大乘般若经起,至明三藏法数,集释教经、律、论之大成,共收经1621部,6361卷,分作636函,以千字文编次自“天”至“石”。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北藏》首部佛经《大般若波罗蜜经》抵达甘州(张掖),至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悉数《北藏》赐经结束,举行了承旨典礼。

  《北藏》藏经装帧、印刷讲究,函套和经本上下掩面一般裱绫或绢,封面以蓝绢为底,墨色经题下有千字文函号、册次。每版录经文25行,折为5页,每页5行,每行17字。版式的特色是扩展了版心,加大了字体,充沛显示出官版大藏经的气度和华贵。版框六合边线公分,纸宽约36.6公分,天头高约7公分,地脚约2.6公分。通篇选用赵体字。卷首提名下标示千字文编号及号、册次及版次,函号和册次均为阴文,在圆形双线边框内。

  《北藏》每卷卷首有扉画一种,画幅为一版五页,边框系上下双方,左右单边,长约63公分。扉画中心绘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身着莲花图画袈裟,右手臂上曲于胸前作手印,左手臂平曲于腹前,掌心向上。释迦牟尼佛两边闻法僧众各32位,有菩萨、天龙八部、十八罗汉。《北藏》各函首册扉画前有御制藏经牌,末册尾一些印本还有御制施经牌,函末亦有护法神韦驮像。

  《北藏》佛经在大佛寺的入藏,极大地丰厚了大佛寺释教文献的内容,满意了僧官、僧徒看念颂经的需求,对研讨我国大藏经的前史和内容均具有极高的前史价值,是大佛寺蜚声海外的镇寺法宝之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是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它汇集了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共600卷,唐玄奘译。此经宣说大乘便是般若,般若便是大乘,大乘般若无二,诸法“性虚幻有”的思维。作为大乘释教基础理论,被尊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般若波罗蜜”的意义便是“经过才智抵达对岸”。唐代曾奉被为“镇国之典”,后世诸类大藏经也多以此经为首部,是我国释教的根本经籍之一。

  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御赐之北藏》首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由钦差讲经兼赐瑰宝的圆融显密宗师道深运至张掖。钦差镇守陕西甘肃等处御马监兼尚宝监宦官鲁安公王贵(法名朵尔只省巴)为“上以图报列圣宠赐之洪恩,下以效资宗祖培养之厚德,更计显考昭勇将军王公、显妣吴氏太淑人,由乎善利泛慈航,登对岸于菩提,次及己躬雪衍,尤增富寿于景运”,集当地名士以《北藏》首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为蓝本,取绀青纸为质,依千字文编序,金、银书写绘画,合计600卷。序文通篇用金泥书写,经文文字用银泥书写,凡“佛”、“菩萨”“世尊”、“菩萨摩柯萨”等尊谓,皆用金泥加以重描。不流畅之字注通假字以便吟诵,并于每函卷首扉页置精巧的金线描曼荼罗画一幅。

  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现存558卷(287本),分三十函,每函五本,每本两卷,合为十卷,其间扉页曼荼罗画28幅,分五折页金线平方米。画面以本尊释迦牟尼坛城为中心,周围绘以十方众佛、菩萨、诸天、罗汉、神众等尊像,人物多达一百零八尊。经文封皮以绫锦装帧,刺绣龙纹图画,尽其华贵。

  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经文书法结体周正,字体清雅秀美。卷首曼荼罗画显密统筹、佛道相杂,人物精丽,线条柔美。透射出激烈的艺术感染力,使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充溢经久不褪、华美庄重的金粉之气。汉藏融合的艺术风格,是民族文明彼此融合的前史见证,也是张掖先民聪明才智与艺术才调的充沛展现,实在的反映了明代张掖释教文明艺术开展的昌盛与昌盛。

  长城国家文明公园(甘肃段)建造维护规划出台 明长城会集展现带要点打造山丹长城国家景色道演示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