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农村集体土地入股城乡经济一体繁荣

发布日期:2024-06-16    作者:新闻中心

  巴南区是重庆主城农村面积最大、农民人口最多、农业比重最高的区,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特征,在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将会长期保留城市和乡村并存的自然形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巴南结合自己实际,创造性地探寻了一条兼顾脱贫致富与环境保护的“城郊型”城乡一体发展之路,并在巴南广泛进行实践,初显成效。

  “挣钱就在家门口,这样的活儿干着才踏实。”说起现在的生活,巴南区石龙镇大兴村村民龙治明打心眼里高兴。“年初结伴出行,年末集体返乡”的巴南曾经“辉煌”的“打工大军”如今早已见不到踪影,相反在家干活儿“给自己当老板”在石龙已成为平常事。

  2012年初,重庆兴耀花卉苗木种植股份合作社在石龙镇大兴村注册成立,这也是巴南首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

  “原来大家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土地无人耕作,收益又差,现在有了股份合作社,不用自己种地,年底还可保底分红,这可真是惠民的大好事呀!”龙治明说。

  兴耀花卉苗木种植股份合作社由石龙镇256户农民以承包地1730亩经营权作价1000万元入股。股份合作社目前已引进重庆利百路农业公司、重庆九甲里农业公司对1730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大棚蔬菜,一期700亩土地整治全部完成,今年6月将上市达产。

  兴耀花卉苗木种植股份合作社与传统专业合作社有着本质的区别,采取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业主为主力的方式,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现了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据测算,每年就股金收入一项每人能增收300元。在不久的将来,农民将由“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种植收入模式向“股金+红利+务工收入”的收入新模式彻底转变,使农民群众收入有大辐度增长,每年人均收入增长能达到500—1000元,一起发展,共同富裕,实现收入倍增计划,迈步奔小康。

  首先,保底分配按土地类别,以户为单位计算。租金以年计算,每年10月31日前以巴南区公布的当年中等黄谷指导价折现支付当年租金,平均保底按不低于600斤/亩折算。其次,当年收益首先确保“保底分配”基数和合作社当年运行经费,在弥补亏损后产生利润。利润原则上先提取保障基金,保障基金原则上按不低于当年利润的15%计提,剩余利润股东享有分红权利。集体股份和个人股份同股同权,集体股收益及分红按土地股和人口股分配,土地股和人口股分红原则上各占50%。土地股按入社户股数进行分配,同股同权,人口股按全社集体人口数进行分配。集体人口以当年10月31日在册人口为准。死亡人员从次年开始按100%、60%、30%依次递减,出生人员则从次年开始按照30%、60%、100%递增享受分红,既有利于缓解增人不增地的突出矛盾,又有利于解决撂荒或劳力不足等问题。同时,农民还可通过强化技术培养和训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有计划输出务工,鼓励创业,能带动农民群众收入大幅度增长,逐步过上安富尊荣的小康日子。

  除了把自己承包地入股合作社之外,石龙镇还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改革,将集体资产也按股量化给农民,人人持股,按股分红,大幅度提升了农民资产性收益。通过组建集体资产股权化经营公司,不但可以实现“三权抵押”和农民集中居住点的房屋“确权”交易,还可以借此建立村级社会保障基金,并由股东民主决议基金支出情况。“哪家孩子上大学了、哪家老人得重病了,均能够最终靠申请该社会保障基金予以奖励和帮扶。”大兴村负责人表示。

  不仅是石龙镇,在巴南区天星寺镇芙蓉村,40岁的张永生也将自家的6亩多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转了出来。

  “以前,家里虽然有6亩多地,但林地和坡地占了大半,剩下的土地种些玉米、红苕,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张永生说,2012年天星寺镇开发建设生态农业旅游区,他用土地入股,不仅有流转收益,而且还能分红。

  “我准备等生态农业旅游区建成后游客多了,开一家‘农家乐’还能挣更多的钱。”张永生笑着说。

  项目带动是抓手,是市发展改革委从始至终坚持的基本思路。“以规划锁定项目,以项目牵动机制,联动发展改革”,是集中示范点建设与改革成功的关键。

  天星寺镇地处巴南区中部,历史背景和文化悠久,自然环境优越。镇内蜿蜒曲折的夕阳古道穿镇而过,明末清初重庆“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天心寺庙和清代雍正时期遗留的10余座廖氏民居也静静矗立在这一片宁静的土地上。

  天星寺镇党委、政府决定充分的利用天星寺镇的自然人文优势,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市级示范镇和重庆市首个合作经济产业园,发挥政府平台、政策支撑、生态资源三大优势,发展都市农业、文化旅游、养生养心三大产业,建设以“生态家园、养心天堂”为主题的魅力风情小镇。巴南区天星寺镇生态农业项目因此应运而生。

  2012年3月重庆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绿满家实业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市首个合作经济产业园正式落户天星寺镇。同年7月,天星寺镇与二圣镇联合成功申报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工程区项目,将先期启动绿满家公司CSA生态农业科技园项目和天心寺禅茶文化生态农业项目中猕猴桃、红豆杉生态观光园的建设。两大项目以城乡一体统筹发展为平台、合作经济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化、农业组织形式现代化建设,全力发展都市效益农业。同时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资源的作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天心寺禅茶文化生态农业项目位于天星寺镇芙蓉村,围绕天星寺的中心区域,以5瓣莲花山为区域主体,总体规划面积1500亩,前期规划500亩,2012年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项目以城乡基础配套建设为抓手,在不改变原有森林植被和农田、耕种性质的前提下,依托现有土地栽种适应能力强的经济作物,提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确保与原有环境相融合的经济植物和农作物,成为生态农业的技术支撑,通过产业体系的调整,达到带动经济、保护自然环境,拉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巴南区在试点农村土地入股的同时,探索符合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屋使用权流转的步伐也在同时推进。通过启动农村集中居住“幸福农庄”建设、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等途径,增加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石龙镇的“幸福农庄”村民集中居住点位于石龙立交出口处,郁郁葱葱的绿树下掩映着一排排崭新的公寓。“青砖勾缝、白墙灰瓦”既有川东民居的传统,也有“花园洋房”的大气。

  据介绍,石龙镇目前已完成大兴村684户幸福农庄建设方案和风貌设计,按照一次规划到位、分期建设的原则,已启动首期240户的建设工作,包括40套改革性试验房,2012年12月已竣工。该幸福农庄建好后,将是一个标准化的符合“六通六有”的农村社区。不但可以引导村民集中居住,转变生活方式,增加幸福指数,还可将空余的房子使用权流转,大幅度增加农民资产性收益。

  巴南区以农村集体土地入股为抓手,探索城乡一体发展的实践路径,通过农业产业化转变农民生产方式,农民职业化转变农民的劳作方式,农村社区化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助推城乡经济一体繁荣、城乡设施一体建设、城乡社会一体管理,促进城乡共存共融和良好互动,解决“三农”问题。

  城乡经济一体繁荣。发展都市型效益农业、乡村旅游以及基于都市型效益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产业。城乡设施一体建设,既包括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体系,又包括商业、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发展来统一进行建设。城乡社会一体管理,积极地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使城乡户籍、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体、保险救助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实现城乡“零”差距。

  去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对巴南长达3个月的实地考察、调研,将巴南城乡一体发展理念上升到联合国生物圈城乡统筹理论高度,并撰写了《生物圈城乡统筹白皮书》在上海面向全球进行发布,将巴南区城乡一体发展模式对外推广。

  巴南区城乡一体发展缘何会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睐?这与该区结合自己实际,创造性地探寻了一条兼顾脱贫致富与环境保护的“城郊型”城乡一体发展之路不无关系。

  巴南区将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确定为该区发展新阶段的战略定位,确立了着力构建发展机会和公共服务基本均等的城乡一体化管理制度,构建“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的发展格局,以此来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的愿景。

  有了目标和远景,便有了方向和发展动力。巴南区创新体制机制和公私合作模式,为城乡一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由于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巴南区着重围绕“三农”创新性提出“一办五组”工作机制,合力助推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工作。同时,通过建立“区镇结合、以镇为主”项目责任制,科学、合理、高效管理统筹城乡一体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积极探索城乡规划一体管理、农村土地股权化改革、农村要素资本化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破解城乡一体发展难题。

  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呼叫中心ENGLISH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