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钱年俗”
发布日期:2024-09-15 作者:kaiyun全站app登录官网在传统的春节习俗中,钱已不单单是一种钱银,它还被赋予了多种祈福禳灾的功用。
在古代春节的“钱年俗”中,“压岁钱”是最重要的一种。压岁钱又称作“押岁钱”,还有“拜钱”、“岁钱”、“新年岁”、“分岁钱”、“守岁钱”等多种叫法。压岁钱相传来源较早,可追溯到汉代的“压胜钱”。“压胜钱”是汉代流转钱银之外铸成钱币方式的吉利品、辟邪品、欣赏品,民间用以招走运、辟邪秽。古代的压岁钱有特制钱与一般通行钱两种。特制的压岁钱是仿制品,它的资料或铜或铁,形状或方或长,钱上一般刻有“吉利如意”、“福禄寿喜”、“天保九如”等。其自身是祝愿的意义,在民俗文化中涵义辟邪驱鬼,保佑安全。
压岁钱真正在全国范围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压岁钱”中称:“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这个说法,反映的便是“压岁钱”的转义。在同一词条中,富察敦崇又称:“老一辈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怎么给小孩子压岁钱?通行的是小孩给老一辈磕头拜年后,老一辈就会递过预备好的压岁钱。其实,古代压岁钱并不都是包成红包,清代最考究的是将钱用红线穿起来,放在孩子睡觉的房间。据清蔡云所撰的《吴歈百咏》记载,当年的杭州“除夜将睡,以钱置小儿女枕边,名‘压岁钱’。”古人的压岁钱一般给多少?必定不是现在的“多多益善”,但也非“意思一下”就行。压岁钱包含着老一辈对孩子的祈望,所以预备压岁钱时都要讨个吉利,多“以百为数”,即压岁钱一般一百文,既不多给也不少给,取“天保九如”之意,故民间又称压岁钱为“百岁钱”。
门钱,望文生义是挂在门上的钱,又称“黄钱”、“红钱”,在古代的民间习俗中它是“喜钱”,但并不是真的流转钱银,乃五色纸钱。南宋缜密在《武林旧事》“岁晚节物”中记载了其时的年俗:“至岁除,则比屋以五色纸钱、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门。”
挂门钱习俗是为了迎候门神,到后来挂门钱又被赋予抵挡“疫神”的效果,成了避灾驱疫的需求,与在门上挂桃符是同一原理。由于放置方法的不同,挂门钱又名“贴门钱”。乾隆时期的《石首县志》记载,当地大年三十,“贴彩色门神与桃符,并挂纸钱于门壁。”
古代经商的人家特别注重挂门钱,将所贴的纸钱称为“亨通钱”。光绪时期的《曲江县志》记载,当在“岁除馈年,换新春联,贴门神、亨通钱”。此外,在挂门钱习俗的基础上,还衍生出挂“散钱”——把钱挂(贴)到家中用具上,以图吉利。光绪时期的《沔阳州志》记载,当地春节时,“家中器物均散挂钱纸,曰‘散钱’。”除了挂钱,有的当地还盛行“挂锭”。当然“挂锭”并非是把金锭银锭挂在门上,也是仿的,用锡纸糊成。清顾禄在《清嘉录》中描绘了姑苏岁末的“挂锭”习俗:“挂锭,锡纸糊成,间以彩牌方段,小巧一串。先期买之,岁除接灶,悬于灶神龛之两角,为来年获利之兆。俗有‘一事无成,先买挂锭’之谑。”
与“挂门钱”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封门钱”。古人在春节时会将店肆、库房打封条,这时不说“封条”,而称之为“封门钱”。门钱并不是一向挂在门上,还有除门钱的典礼,谓之“烧门神纸”。除门钱一般安排在正月初三,有的当地则在正月初一。光绪时期的《怀来县志》记载,当地“神前及门户挂黄纸钱,初三日祭拜焚之”;光绪时期的《华容县志》也有相似记载,正月“三日,焚香烧挂门钱”。
摇钱树,简称“钱树”,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神树,古人期望钱能生钱,像树上结果子相同缀满枝头,略微摇摇就会落下金钱来。但是,摇钱树的开始呈现并非是吉利物意义,只不过后来被移植到春节习俗中。
老北京曩昔也有岁末挂“摇钱树”以祈年的习俗,那时家家都会预备“摇钱树”,其制造的进程在《燕京岁时记》里有记载:“取松柏枝之大者,插于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谓之摇钱树。”在南边,春节也曾盛行挂“摇钱树”,与门钱相同,挂在门上,以求新年金钱多多。
摇钱树制造起来并不难,但对普通人家来说仍是挺费事的。于是以“摇钱树”为主题的年画应俗而生,“摇钱树”主题的年画成为旧时最受民间欢迎的年画种类之一,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没钱,买张画春节。”在我国木版年画中,不管哪一个画派都少不了“摇钱树”主题。如河南朱仙镇年画《贵富持久》,描写的便是明初土豪、姑苏人沈万三和夫人正在欣赏聚宝盆里摇钱树的景象。
古人迷信,光有摇钱树不可,还得有聚宝盆将财聚住,因而在有摇钱树的年画上,大都能找到聚宝盆。在杰出摇钱树的一起,还要刻上“堆金积玉”、“长命富贵”这类吉利语。听说年画是在门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粘贴地址由门上改为厅堂墙上,所以摇钱树最早也是呈现在门画上。天津杨柳青有一张经典的门画:摇钱树长在聚宝盆里,四个招财童子从树上“摘钱”,其间一个孩子还爬到了树上。